标王 热搜: 电动汽车  北汽新能源  充电桩  充电站  电动车  北汽  第一电动汽车  试驾  汽车  北京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汽车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

雷军突然杀回来了,冲上热搜第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5-11  浏览次数:1259
核心提示:停更40天,雷军恢复日常更新经历了内疚、自责与无奈后,雷军终于再次向外界袒露了他的心声。今天一早,雷军时隔40天重新开启了他
停更40天,雷军恢复日常更新

经历了内疚、自责与无奈后,雷军终于再次向外界袒露了他的心声。

今天一早,雷军时隔40天重新开启了他的健身打卡,并发布微博称:“过去一个多月,是我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时间,情绪比较低落,取消了一些会议安排和出差计划,也暂停了一段在社交媒体上的互动。”

配图中,是小米SU7和一些健身器材,却没有雷军的身影。
图片
图源:微博

过去一个多月相比于年初来说,雷军确实低调了许多,甚至仿佛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了很长一段时间。

而对于这一次突然的互动,雷军自己提到:“过去这几年一直很忙,这段时间反而可以静下心来,仔细思考,确实有一些收获……最近看了很多朋友的留言,特别感动。大家的关心和支持,给了我莫大的信心,让我也逐渐找回前行的勇气和信心,状态开始逐步恢复。在此,特别想说一句:谢谢!
图片
图片
图源:微博

可以看到,在近一个月以来雷军零星的微博更新中,评论区的粉丝都在给予他支持与鼓励,此次回归也让粉丝们看到了小米在经历危机后的一种积极信号。
图片
图片
图源:微博

那为什么雷军会消失这么长时间呢?一切都要从那一场意外事故说起。

2025329日,安徽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发生的一起惨烈车祸,将小米汽车及其创始人雷军推向了舆论的漩涡中心。

一辆小米SU7标准版轿车在高速行驶中失控撞击中央隔离带水泥桩,车辆瞬间爆燃,车内三名年轻女性乘客不幸遇难。

尽管第一时间事故原因并未有官方定论,但“新能源车电池安全”“智能驾驶系统可靠性”等话题迅速成为公众讨论的焦点。

作为小米汽车的首款量产车型,SU7的安全性能被推上了审判台,而雷军本人作为小米的创始人和“亲民CEO”,他的人设与品牌深度绑定,也因此成为众矢之的。

事件大面积曝光后,雷军的个人社交媒体账号保持了短暂的沉默,仅在45日发布了一则简短声明,承诺“全力配合调查,承担应有责任”


图片
图源:微博

正如雷军上述所言,这段时间他自己情绪不好,也消停了许多,不仅取消了原定于4月的欧洲出差计划,还拒绝了上海车展等关键场合的出席。
而这场危机也暴露了雷军作为企业家的双重身份困境:既是小米品牌的“灵魂人物”,也是需要为产品质量担责的“第一责任人”。

过去十年,他凭借“劳模”形象与“米粉”文化构建了极强的用户黏性,但当事故发生时,这种个人IP与品牌的深度绑定反而放大了舆论压力。

不过,也正是这种危机,促使雷军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休息了一段时间的雷军,有着更多时间可以好好沉淀并将精力集中于事故原因复盘、用户沟通及安全技术升级。

此次通过健身打卡也向外界传递了“掌控力”与“信心”,尽量避免了争议话题的二次发酵,延续了“奋斗者”的人设,展现了中国企业家务实的风格。

在科技与人性交织的赛道上,没有永远的赢家,但需要永远前行的勇气。雷军的回归,不仅是他个人的回归,更是小米汽车在经历危机后的一种积极信号。

另一方面,在不少人的解读下,此次回归日常也是小米一次非常成功的危机公关。
在此之前,小米SU7 Ultra又因前舱盖挖孔却没改风道设计的原因被推上风口浪尖,但这一次小米汽车官方的致歉声明来得很快。

图片
图源:微博
所以,当雷军再次展现他亲和的一面时,评论区的网友也在向其表达善意的态度。而更重要的事实是,那场事故于3月底发生,小米汽车4月销量仍保持了28000+的水平。
图片
小米汽车,雷军人生最后一次创业

雷军的这一番话,不禁让人想起从2021年宣布造车至今,小米汽车坎坷的发展历程。

还记得在那年宣布造车的发布会上,雷军自己提到的人生最后一次创业。正如他在跨年直播中所说,小米汽车是他押上全部声誉的事业,而这一路走来,既有辉煌的成绩,也有严峻的挑战。
图片
图源:小红书

20213月,雷军正式宣布小米进军智能电动汽车行业。这一战略决策标志着小米正式踏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雷军亲自挂帅,首期投资100亿元人民币,计划未来10年追加100亿美元。
雷军深知,智能电动汽车是未来科技发展的必然方向,而小米必须抓住这一机遇。

在技术布局方面,小米从一开始就展现出了强大的决心和执行力。

2021年,小米斥资约7737万美元收购自动驾驶公司深动科技,迅速组建了一支超过2000人的研发团队。这些团队成员不仅来自小米内部,还吸引了大量行业顶尖人才。

在短短几年内,小米自研了多项核心技术,包括HyperEngine V8s电机(转速高达27200rpm)、CTB一体化电池(续航里程超过1200km)以及9100t超级压铸技术。这些技术的突破,为小米汽车的量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43月,小米汽车首款车型SU7正式上市。这款定位为“50万内最好开、最智能轿车”的车型,售价仅为21.59元起,凭借其高性能和高性价比迅速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全年来看,小米汽车的市场表现堪称惊艳。2024年,SU7累计交付量达到了13.5辆,这一数字在行业内已经是非常出色的成绩。2025年,小米汽车更是将交付目标提升至30辆。

与此同时,小米汽车的市值也在不断攀升。今年1月,小米汽车市值突破1.07万亿港元,跃居全球车企第三,仅次于特斯拉和丰田。
图片图源:新浪财经

这一成就不仅让小米汽车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也证明了资本市场对小米汽车未来发展的高度认可。

在技术创新方面,雷军曾表示,小米在汽车研发上投入了超过300亿元,专利授权超过1000项。

SU7在去年更是成为中保研首款获得3G+评级的轿车,这一评级充分证明了其在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的卓越表现。

随后,小米汽车携手蔚小理合作,接入了超过1.4万个充电桩,进一步完善了其充电网络。再加上小米汽车的门店已经覆盖了全国79个城市,服务网点达到132家,小米汽车的发展已经势不可挡。
图片图源:微博

此外,小米汽车的生态拓展也在稳步推进。2025年,小米汽车计划出口20万辆汽车,依托小米之家的海外门店网络,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

2025年,小米汽车将推出高性能SU7 Ultra和中大型SUV YU7,这两款车型将分别瞄准高端市场和多元化市场。产品线的扩展是小米汽车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然而,尽管小米汽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其未来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产能压力是小米汽车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小米汽车的订单量已经远超其交付能力。

对此,小米的解决办法是让安徽工厂加速扩产,二期规划年产能达到30万辆。
其次,行业竞争愈加残酷也是小米汽车不得不面对的现实。目前,智能电动汽车市场竞争激烈,特斯拉比亚迪以及华为鸿蒙智行等竞争对手都在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新技术。

行业智驾大整改的背景下,小米汽车需要进一步加强其差异化竞争优势,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总的来说,雷军的发声不仅是他个人心态的转折点,更是小米汽车从危机中重生的标志。未来,小米汽车的仍需在安全、产能与全球化中证明其长期价值。

但不管怎么说,小米汽车的征程才刚刚开始,而雷军的“最后一次创业”也将继续书写属于他的传奇。  
 
 
[ 新能源汽车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能源汽车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域名转让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皖ICP备15007041号-2